两岸“三通”(20081215)

浏览次数: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日期:2024-05-29

  主持人:在两岸的关系发展历史上,我想今天无疑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两岸酝酿了27年之久的“三通”终于基本实现了,我想问二位评论员,你们如何来看我们“三通”的实现?

  霍德明:这个时间点上,真让我感觉到咫尺天涯,天涯咫尺,海峡两岸,最近的地方,大概一百海里不到,可是经过了这么多年,我算算看,就算的线年,这个数字都是让人家觉得,怎么会这么远,这么久,可是今天一旦通了,在这个科技时代,可真是咫尺,我觉得天涯咫尺。

  主持人:咫尺天涯,我们走了太久太久,所以今天这样的意义对我们来说也特别的重要。

  刘震涛:对,所谓“三通”一直从1979年开始创造,主要是讲通商、通航、通邮,原来这个过程中间,台湾当局一直是不同意开放“三通”,原因就是因为他要把自己封闭起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广大的台商,和广大的台胞,对这件事情是非常的不满意。所以经过近30年的努力,现在终于实现了,也就是说通航是直航,不仅是空中的航空,而且是海上的船舶的运输。另外通邮,就是今天讲到,直接将来北京或者台北,它可以通过邮局的直接的交换,那么过去也是通过香港。还有一个通商,通商现在看还缺一个,就是大陆到台湾去的投资,这个方面还欠缺,那么我想不久也会实现,所以这样就可以全面实现,今天应该说基本实现了。

  主持人:今天的这个消息对普通的民众来说,其实也是兴奋不已的一个消息,我的一位台湾的朋友就给我算了一笔帐,他说如果从台北飞到上海,现在平均的时间已经缩减到82分钟了,所以他告诉我说,如果我是要上午出差到上海的话,我在傍晚,还是可以回到台北和自己的家人来共进晚餐。事实上在两岸的关系推进过程当中,从原来的不通,到后来的“小三通”,到现在的“大三通”,这样的发展变化比比皆是,二位评论员你们看到的一些变化会是什么样的?

  霍德明:我跟你讲我自身的故事好了,原来的两岸不“三通”的时候,从台湾到大陆,必须要经过香港中转。

  霍德明:但是实际上从大陆到台湾,我记得几年前,我就带过一个团,这个团一早上从飞机上赶到了,然后飞机再降落到港岛,到港岛是下午,对不起来,还先要到港岛里面市区,台湾的办事处去领这个证,领这个证的时候人又多,又挤,结果领完证以后,也差不多,飞机赶不上,你必须在香港要住一晚上。

  霍德明:第二天然后再搭飞机再从香港再到台北,于是这个时间上面,到台北的时间我还记得,已经是下午了,这是我亲身陪着他们走这段路的。

  主持人:真是不敢想像,就拿刚才我举的这个例子,在上海和台北之间飞行的线分钟,但是当时在在通的情况下您大概要。

  刘震涛:我补充一个,其实刚才我们这个叫做霍教授,讲到的时候,大陆过去,大陆过去还有比这更惨的。

  刘震涛:还有更费周折,我想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我的一个朋友,他的孩子不慎受伤了,就把这个脖子给扭了,扭了以后,当时有几根骨头是断了,断了以后,经过手术以后,还需要理疗,那么当时我们的医生就知道告诉他,台湾有一个医院,在这一方面很有经验,而且它的设备很先进,你可以到台湾去治疗,但是怎么去啊。

  刘震涛:那么后来通过各种关系,最后台湾方面同意他去了,但是就是这个交通问题怎么解决,即使是采用所谓国际的红十字会那个SOS救助。

  刘震涛:特别的飞机,也还是要从北京起飞,到香港停留,大家知道一起一降,这两个是,应该说是最麻烦,也是风险最大的时间段。

  刘震涛:但是也不能避免,他还是要经过这两个过程,飞到台湾,所以这个故事说明,即使是这样生命处于非常救助的情况下,仍然是要通过所谓的间接的一个过程,这是很不人道的。

  主持人:可能也正是因为我们大家都有过类似的一些这样的经历,所以今天我在看网友留言的时候,我觉得每一个留言当中,都洋溢着一份兴奋和喜悦。我们不妨现在来分享一下。这位叫 “心情不错”的网友说,“顶,这说明咱国家领导人有能力,让两岸人民看到和平进程的希望,不错的时代,不错的民族,不错的精神,不错的未来。”

  再来看看这位天津的网友,他说“‘乡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三通’了,而且天津这次又可以和台湾直航了,方便了旅游,真得找机会可以看看”。

  再来看一位,这位叫“奋斗的青春的网友说,“大陆的经济和台湾的经济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随着大陆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陆经济的水平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形式也已经要求两岸必须实现真正已经上的‘三通’,这对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有利,对于台湾经济的发展有利,所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通’,是两岸共同的心声,支持,严重支持!”

  看来网友们都是倾注了所有的热情,在支持我们“三通”的一个基本的实现,而且刚才最后这位网友也特别提到了“三通”对于两岸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往来,应该说有着更大的利好,我们大家从今天的股市表现来看,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今天我们看到台湾的股市可以说是收盘强劲,上涨2.96个百分点,尤其是一些运输类的指数是大涨,而我们大陆的沪市,收盘稍微涨了0.25%,但是“三通”的概念版,集体的走高,包括涨停等等,这个消息非常的振奋人心,我们想问问,究竟在未来我们“三通”全面的实现之后,最直接的将会给哪些行业带来一些具体的影响?

  霍德明:我先举个例子,像两岸之间,有关航运,海运,原来从大陆任何一个港口出来,基本上它要绕行第三地,所谓日本的“石垣岛”,大概是这么一个观念,我们说两岸之间,一年大概有5千艘船舶往返于两岸,然后每一次,因为这个绕行“石垣岛”,大概要花2万块钱,于是呢,5千乘以2万,一年光是运输费用,给日本人赚尽1亿美元,更何况还有其他的,比如说空运绕的香港,或者是绕其他地方,油费,还有整个的税费的增减,所以这次当两岸“三通”,这一次好消息一旦披露了以后,厦门空港,还有厦门港务,这个方面,它大概涨了5%以上。

  刘震涛:我来补充一下,我们现在大家知道在6月份开始,两会之间签订了一个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旅游的一个协定,实施了好几个月了,但是游客并不是很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拿我周围的亲戚朋友都说,这个倒来倒去,时间太费,又费钱又费事,然后还不安全,所以到台湾去旅游的意愿,因为没有“三通”,降低了很多,我那我想这一次对于旅游业,应该说很好的一个推动。

  霍德明:我想旅游业凡是相关的这些东西,比如说刚刚刘教授提到了,现在到香港去,有关于自由行的线千块钱就可以解决了。

  霍德明:到台湾大概还要8千块钱。所以一旦当如果到台湾旅游广泛降到四五千块钱,甚至三千块钱的话,你可以想到,对于台湾,以及对于大陆所有的这些比如说饭店、食品,甚至还有房地产这个行业,我觉得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主持人:事实上“大三通”的基本实现,对两岸的经济领域当中很多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利好,那么具体来说对这些行业,对这些企业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给民众的生活还会增添一些什么样的与众不同呢,马上进行我们的评论。

  解说:两岸“三通”,究竟会给两岸经济带来哪些新变化?给产业格局带来哪些新布局?给区域经济带来哪些新商机?《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好,欢迎回到我们的节目当中,继续和我们大家来关注两岸“三通”的问题,有很多人说,今天是一个有很多理由去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从今天开始,海峡两岸可能进入到了一个真正的一日生活圈当中,从经济到生活,可能都会发生很多的改变。

  我们来看看网友对这位事情的关注,有一位叫做“通则不痛”的网友说,“对于大陆同胞来说,‘三通’可以意味着多了一个旅游景点,可能意味着很容易吃到台湾水果,对于台湾同胞来说,‘三通’可能意味着更方便地到大陆投资办厂,让新台币变成更多的人民币,可能意味着不管老的少的,不论外省的,原住的,想去大陆呢,你就走一遭,可能意味着随心所欲地看看黄河、长江、长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通了,好啊!”

  这位网友很高兴,所以他把自己取名叫“高兴”,他说“早就该这样了,真的高兴,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这绝对是一件好事,我举双手赞成。”

  “生财有道”的这位网友说,“今后我可以到台湾做生意了,招商引资也方便多了。”其实不仅这些网友在关注两岸的“三通”,我想很多的媒体包括社会各界对于两岸实现“三通”,也有自己的最新评论,马上我们来关注一下。

  《人民日报》今天发表了题为“抓住‘三通’,造就的新契机”的文章。文章认为,两岸“三通”的实现,将使两岸的往来更加的便捷,两岸的交流更加扩大,两岸的经济合作更加紧密,降低两岸营运成本,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此增添了新的动力,将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

  新华社今天发表“‘三通’迎首航,希望再启航”的文章。文章说,“合则两利,通则双赢”,目前两岸间每年有480万人次的人员往来,1200多亿美元的货物贸易,数万家台资企业在大陆经营,直接商通,无疑将使两岸交流突破瓶颈,开大门,迈大步。特别是在两岸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时刻,直接“三通”,犹如“久旱逢甘霖”,将为海峡两岸特别是台湾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创造新的商机。

  香港《大公报》今天也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三通”顺利实现,不仅能为台湾民众和台商节约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同时还能减低台湾这几年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务实地推动台湾与大陆的贸易正常化,台湾就可以通过大陆走向世界,以外向型经济发展推动台湾经济全面的发展。

  针对两岸“三通”的实现,众多台湾的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发表了自己的评论。台湾《联合报》称,两岸相隔60年,今起迈入“大三通”时代,包括海、空运,截弯取直,平日包机,通邮全部到位,两岸人民一日生活圈正式展开。台商可因此发展出新的运营模式,海运业更直营,五年带动产业界千亿元商机。

  台湾《经济日报》发表题为“两岸直航是台湾新经济之始”的文章。认为两岸实现“大三通”代表了经济政策的思维。

  台湾《》发表题为“迎接大三通所改写的两岸新局”的社论。文章认为,两岸海运直航将全面改写两岸经贸的互动形态。

  今天新加坡《联合早报》也发表文章,文章首先积极评价了“三通”,但更多的还是对“三通”的规模进行了呼吁了,文章分析说,本次开放规模太小,两岸直航经济效益有限,第一次起飞的货运包机直航和客运包机平日化的开放规模都太小,它所能释放的经济效益很有限。距离两岸产业整合,台商根由台湾的目标,还差一大截。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替代机构锉刀齿顶圆点焊机超声传感器专业生产分油块三通加温整定处理蜗杆喉法平面基圆压

 

Copyright 2017 凯时娱乐赌城网址 All Rights Reserved